2005年,东莞将文化局、广播电视局◆★◆■■★、新闻出版局合并组建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从市经贸局分出独立设置■◆■◆■■,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
1980年7月1日,东莞恢复县政府,下设40个部门,到1983年底增加至47个机构◆★。
2009年,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第7次机构改革。改革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凡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以及市场机制能够自行调节、行业组织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干预。
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1984年来,东莞政府机构在分分合合中经历了7次较大的机构改革◆■◆★■★,平均3年即有一次。
2004年的机构改革,东莞市政府设置工作部门33个,市城市管理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出现在政府工作部门中。其中国资委作为特设部门不计入机构个数中。城市管理局则是在原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基础上组建的,以加强城市管理★■■。
2001年,东莞新世纪的第一轮机构改革开始。改革前的市政府工作部门中★◆,20个保留★■★,9个更名★◆,新组建6个,政府工作部门压缩至35个。
1980年设财贸办公室、经济委员会★★■◆★。1984年★■◆■、198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2009年历经6次调整。2009年在市经济贸易局的基础上组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市经济贸易局(市信息产业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不再保留市经济贸易局(市信息产业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无线年,经信局节能减排综合协调职责划归发改局◆■,酒类流通管理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局■◆。
1980年设县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1984年、198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多次合分。2001年不再保留外事办公室◆■、侨务办公室■★★◆★,组建外事侨务局。2009年保留市外事局★■★,挂侨务局、港澳事务局牌子。
这是东莞市环保局第一次出现在政府组成单位中◆◆■。1982年东莞县成立了环境保护办公室,在1984—1986年的改革中县(市)建设委员会挂环保办牌子。这一设置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基本同步。1988年,国家环境保护局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局办变成公司,是东莞在改革开放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一步,而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更是成为东莞“敢为天下先”的“代表作”。时至今日,不少老领导仍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一个章,海关边防都认◆★。现在看来,这一办公室的成立不但是东莞为适应“三来一补”发展而在机构设置领域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东莞今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雏形◆■◆。
上述改革到1997年全面完成■★★。《东莞人事志》评价说,改革后,市党政机关行政职能基本上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到以宏观管理为主◆■■■■,从以往事无大小都要直接参与管理转变到着力于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依法行政、信息引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监督上来,实行政事、政企分开。
1995年东莞开始了又一轮机构改革。根据当年12月22日省编委印发的《关于东莞市市级党政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市政府由42个部门组成,其中2个二级单位■■。
1984年★★★◆■◆,惠阳地区编委下达《关于东莞县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方案的批复》,同意县政府设工作部门33个,相比改革前减少了14个。
1984年成立“东莞县社会劳动保险公司◆◆■■■★”■◆■◆★■。1985年改称市社保公司■■◆■。1993年升格为■★★“东莞市社会保险事业局■■”★■。1997年改称★■★★★■“东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2001年,撤销“东莞市社会保险管理局”和◆■■“东莞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建“东莞市社会保障局”,保留至今。
这次改革被外界称为◆★■★■★“大部制”改革。改革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综合治理,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海洋与渔业局并入市农业局。改革加强对工业化和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在市经济贸易局的基础上组建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将市经济贸易局(市信息产业局■★◆、市中小企业局)、市无线电管理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东莞还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组建市水务局■■◆★■■,将市水利局的职责,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用水、节水、排水管理的职责◆◆■,以及市环境保护局污水处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水务局◆■★。在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就业权益体系上,东莞组建市人力资源局★■■★■,将市人事局、市劳动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市人力资源局。
此次改革的鲜明特点是,◆◆◆“某某委员会”这一存在了数十年的名称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如计划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设委员会◆★◆、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计划生育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分别更名为发展计划局、科学技术局、建设局、对外经济贸易经济合作局、计划生育局和体育局。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职能也分别划归经贸局和发展计划局,委员会不再保留。
此外,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并入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并入市发展和改革局★■◆◆■。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由单独设置调整为与市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合署办公,列入市政府工作部门序列■■,不再计入市政府机构个数。
1982年设环境保护办公室。1984年■◆◆■、1986年、1990年历经3次调整。1990年设市环境保护局■◆■,保留至今。
此外★◆,经济委员会和财贸办公室均被撤销,组建经济贸易局■◆■。农业委员会、农业局、乡镇企业管理局不再保留★◆■★,重新组建农业局★★■★。东莞还新组建了社会保障局、外事侨务局等◆★。
改革也有着鲜明的东莞特色■★■。如东莞成为全省唯一保留社保局的城市,这体现了未来全民医保的方向和更好服务新莞人的理念。
1980年设县农业局,198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2009年历经5次调整。2009年将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海洋与渔业局并入市农业局,在市农业局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市海洋与渔业局牌子,不再保留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980年设县计划委员会★◆★◆,1986年改为市计划委员会◆◆◆■,2001年更名为市发展计划局,挂粮食局牌子。2004年更名为市发展和改革局。2009年,市物价局并入,在市发展和改革局挂物价局牌子。
改革也有着鲜明的东莞特色■■。如东莞成为全省唯一保留社保局的城市★★★◆■■,这体现了未来全民医保的方向和更好服务新莞人的理念。市人民政府法制局也从在市政府办公室挂牌“升格”为独立的工作部门■◆,法制局“升格”一方面是推动东莞申请“较大的市★◆”的需要◆◆◆■■,也是注重依法治市理念的体现■★◆。
1985年◆■◆◆■,东莞撤县建市(县级市)。1986年3月25日腾博官网入口网址,惠阳地区编委下达《关于东莞市党政机关机构设置的批复》★★■◆,同意市政府设工作部门40个。相比1984年◆◆◆■◆★,新组建了市档案局、市国土局、市标准计量局、市政府打击走私办公室等部门★◆。
市(县)政府办公室 林业局 财政局 工商局 教育局 卫生局 统计局 民政局 公安局 司法局 审计局
改革的最大变化是将过去的商业◆★◆■★、外贸、物资、畜牧、建材、重化★◆■■■◆、电子、轻纺、纺织、机械工业、水果发展等11个行政性公司改为经济实体。其行政管理职能分别划转有关主管委、办、局。医药总公司、粮食总公司■◆、水产总公司3家行政性公司则分别组建为医药管理局★◆◆■■★、粮食储备局和海洋与水产局■■★★■■。
1980年设县基本建设局。1982■★■、1984年■◆■■、1986年、1990年、2001年、2004年、2009年历经7次调整★■◆◆◆★。2009年组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将市建设局职责划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不再保留市建设局。
将行政性公司推向市场◆■★■,实现政企分开,改变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身份。东莞市场经济发达的印象在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1988年,东莞升格为地级市■■■◆★。1990年5月4日,省编委下达《关于东莞市市级党政机构设置的通知》◆■★。东莞市政府部门设35个部门与2个二级机构,组建了市技术监督局、市环境保护局◆■■◆★、市监察局、市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市政府法制局等部门■★◆★◆◆。
此次机构改革可以被看作是改革开放后东莞向市场经济改革作出的最初尝试◆◆★★★。一批原先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局挂上了公司的名头。如畜牧局改为县畜牧总公司,工业局改为县工业公司★◆◆■■■,农机局分为农机管理公司和机电工业公司,物资局改为物资总公司。就连1983年才成立的县旅游办也变成了县旅游总公司。而曾被誉为东莞改革标本的加工办与县外资引进总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社队企业管理局与区乡企业总公司合署办公。
2014年■◆,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物价局价格调控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局。
执政之道新的“中拉时间”世界最胖猫国产加密手机现役上将狼群袭人宁财神回击白岩松档案管理费将取消女子公园放生剧毒蛇济南垃圾箱装温度表发改委前司长被查吉林粮产地遇旱情谈西藏发展堰塞湖险情基本解除
局办变成公司,是东莞在改革开放中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关键一步,而对外加工装配办公室更是成为东莞■★■■■■“敢为天下先”的“代表作”■■◆。
此外,东莞新设立了县建设委员会、县农村集体企业管理局、县审计局、县计划生育委员会、县广播电视局◆★★■★★。
目前,对于地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具体方案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轮改革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
目前◆★◆,对于地市级政府机构改革具体方案尚不得而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轮改革将以职能转变为核心★■◆■◆■,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机构改革■◆■◆★■、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特别是在减少和下放投资审批事项■■■◆◆、减少和下放生产经营活动审批事项、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和收费、减少部门职责交叉和分散、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等领域出现重大变化。而东莞正在推动的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项目投资建设审批体制改革为新一轮机构改革打下了基础■■★◆◆◆。
此次改革政府工作部门保留24个◆■◆■,更名1个■★◆◆◆,新组建7个,全市政府部门减少至32个。
今年初★★★★■◆,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商务厅的机构改革和职责整合方案公布。东莞也将按照省里要求◆■★◆◆■,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节能减排综合协调职责、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研究拟定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及人口政策职责、物价局价格调控职责划入市发展和改革局。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酒类流通管理职责划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生猪定点屠宰监督管理职责划入农业局■■。
今年,东莞将开展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2月底召开的全省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地级以上市要在2014年5月底前基本完成此项工作。
同时,将做好工商局、质监局调整管理关系后的承接,探索设置科工商务管理部门。东莞还将开展卫生计生★◆■★■★、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食品药品监督等重点领域的机构整合和职能调整。
1982年■■◆,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成立,1998年撤销。但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一直运行至2003年★◆◆◆。东莞体改办的设立虽然比较晚,但在上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头几年◆◆◆■,东莞基本保持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长速度,创造了外界瞩目的“东莞模式■◆■◆◆◆”,“三来一补◆◆★”“四个轮子一起转”都成为这一时期东莞发展的“代名词”。这无疑是东莞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最佳诠释。与此同时,将行政性公司推向市场◆★◆★◆,实现政企分开,改变了政府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尴尬身份。东莞市场经济发达的印象在改革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1980年设对外经济委员会★■★◆■、外贸局◆■◆,1981年设口岸办公室。1984年、1986年◆■★■、1990年、1995年◆★、2001年历经多次合分。2001年,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口岸办更名为口岸局■■■,保留至今■■★■。
1980年设水电局。1986年、1990年、1995年■◆◆■■、2009历经4次调整。2009年设市水务局,将市水利局的职责,市城市管理局供水◆★◆、用水、节水、排水管理的职责■◆◆,以及市环境保护局污水处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市水务局。